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云南信息报:74岁宾川老中医退休后免费开药方
时间:2014-12-05 15:33 来源: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发布人:admin 浏览:

  李伯藩

  性别:男 年龄:74岁 职业:医生

  1940年出生,自幼好学中医,在宾川县城里是个名医。1958年,进入诊所工作;1963年,在拉乌乡建立了拉乌卫生院;1982年,李伯藩亲手创办宾川县中医院,并出任院长一职;2006年,已延长5年工作时间的李伯藩退休后,他在自家小院里,一直为群众义诊。

  对瘟病、伤寒、胆结石、泌尿结石、急慢性肾炎、肝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险恶疑难重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类癌肿、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独树一帜。

  曾先后十余次被州、县党委,州县卫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被评选为感动宾川十大新闻人物。2014年3月,宾川县委授予了李伯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现年74岁的李伯藩,受到浓厚中医环境的熏陶,自幼好学中医。学到大量中医知识后,李伯藩把他的一切献给他酷爱的中医事业。

  李伯藩对瘟病、伤寒、胆结石、泌尿结石、急慢性肾炎、肝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险恶疑难重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类癌肿、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独树一帜,在他的朋友圈里佳话连连。

  在人人都琢磨发财的时候,李伯藩却看不得百姓受病痛折磨,忙于治病救人却不收取费用,每天诊疗120多人次。在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院里,每天都挤满了等待看病的人。有人发自肺腑地说,李伯藩就是一个活神仙。

  如今很有成就的李伯藩,却不忘看书和整理病例。李伯藩表示,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容是自己最大的享受,自己的愿望是做一名好医生。#p#副标题#e#

  创办宾川县中医院 日诊疗120多人次

  1940年出生的李伯藩,自幼苦学医学的他深得其父李子宽的偏爱。1958年,年仅18岁的他进入宾川县牛井联合诊所工作。1960年,他和父亲同时转到宾川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1963年,李伯藩被组织派到最偏僻的特困山区拉乌彝族乡,他做了那里的第一位医生,同乡亲们一起建立起了拉乌卫生院。

  1982年,时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李伯藩提出了创办宾川县中医院的构想,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同意。于是他踏上了白手起家创办县中医院的历程,担任院长一职。

  “当时连中医院账号开户时存的20多块钱,都是跟朋友借的。”当时创业的艰辛,李伯藩感受颇深,宾川县中医院挂牌时,仅有几间旧瓦房。

  2006年6月29日,已延长了五年多工作时间的李伯藩退休。消息一出,州内、省内甚至省外的大医院纷纷派人找到他,要以丰厚的待遇聘请他,但任由他们磨破嘴皮,都被李伯藩婉言谢绝。

  李伯藩当院长期间,宾川中医院从过去单一的大内科发展为有内科、骨伤科、按摩科、针灸科、妇科等现代化科室,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门诊楼和住院部。

  他培养出学生70多人,全部成了中医业务骨干,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有的当了院长、副院长,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李伯藩却退而不休,如今,74岁高龄的他每天依然还要坐10多个小时,为每一个向他求医问药的病人认真进行诊疗,诊病开处方却不收费。李伯藩表示,收钱会增加病人的家庭负担。

  有人曾做过计算,按照每天诊疗120多人次来计算,从2006年6月29日退休至今,他已为34万多患有癌症及慢性肾功能病、胆石症、泌尿性病等诸多常见病的病人排忧解患。即使按普通乡村医生开一张处方9元钱的基本诊疗费计算,也有300多万元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从李伯藩开始从医看病到目前为止,累计诊疗病人200余万人次。

  如今他倍加珍惜每一天的工作时间,工作量丝毫不减退休之前。#p#副标题#e#

  得到无数奖励 曾拒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伯藩出神入化的医疗技术和宽厚仁慈的高尚品德,使他获得了国家、省、州、县的荣誉和奖励不计其数。但他将所有的荣誉证书全部封存,从不示人炫耀。不管在他以前的办公室还是现在家中的小诊室,也从不悬挂锦旗、奖状。

  1982年,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等部门表彰为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云南省卫生厅表彰为模范工作者;2009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评为大理州“十佳医生”;2011年,获“第三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被表彰为大理州首届“敬业道德模范”, 入围“中国好人榜”。

  同时,李伯藩先后十余次被州、县党委,州县卫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被评选为感动宾川十大新闻人物。今年3月,宾川县委授予了李伯藩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在全县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李伯藩同志学习的通知。

  3月13日,宾川县委书记岳黎松在宾川县向李伯藩同志学习宣讲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李伯藩用数十年无言的行动,阐释了“苍生大医”的深厚内涵,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谱写了新时期基层干部坚守、奉献、为民、务实、清廉的赞歌。

  而在2001年,李伯藩还拒绝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待遇。并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人员,国家所发的相应工资已经够用。

  “如果没有李医生,我可能早就死了”

  4月9日,李伯藩随同记者一起来到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村民杨建美家里。才到村口,就见到杨建美早已等候多时。见面后李医生首先询问的就是杨建美的病情。

  现年59岁的杨建美,2004年患上了子宫癌,随后在昆明做了手术,但不幸的是2009年病情复发。杨建美表示,当时自己膀胱大出血,到昆明看病过程中,路都不能走,并多次病危。

  因为病情严重,医院都已经下了“死亡通知”。随后杨建美被家人从医院送回家中。回到家后,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派人找李医生进行开药。同时,也准备着办理杨建美的后事。

  吃了李医生开出的药后,杨建美慢慢出现好转。而如今,杨建美已经可以做一些家务,包括喂鸡喂猪,打扫卫生等。

  “当时生病时我瘦如柴,家里面把棺木都买好了”,回忆起这些事情,杨建美显得有些激动,她告诉记者,李医生对她很好,特别是在生死关头,李医生安慰和鼓励了她。

  因为路途遥远,2009年那会,李医生通过骑自行车或是步行经常抽时间到杨建美家里给她看病,但从来不收取费用。离开时,李医生对她说,目前恢复得很好,主要问题是肝肾阴虚。#p#副标题#e#

  李伯藩事迹感人 被写成传记

  2007年,现任宾川县中医院副院长的文启斌从宾川县卫生院调到县中医院。因对李伯藩了解较多,2009年,文启斌开始有个想法,希望把李伯藩的事迹用文字方式记录下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李医生的所作所为。

  在着手编写《中医名医——李伯藩》一书后,文启斌不知所措,“好多个晚上睡不着觉,担心自己写不好李医生”。随后,文启斌通过走访当地的百姓群众和让李伯藩口头讲述方式,开始着手写作。

  2013年,该书问世。文启斌说,在同李医生的多次交往中,自己亲眼目睹了李医生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为了百姓的健康几十年如一日,在他小小的诊室里始终洋溢着亲情、友情,弥漫着宽松和谐的气氛。

  文启斌表示,李医生医术和医德兼备。从给病人信心到得到病人的信赖,李伯藩一直做出了榜样。

  文启斌坦言,李医生也难免受到同行嫉妒,但他从不嫉妒别人,“他的用方从不保密,很坦诚地把他的经验和方法告诉同行”。

  被称神医 他说“梦想做一名好医生”

  在宾川,李伯藩被人们称为神医,但他表示如此称呼似乎对自己有些不公平。他表示,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

  在中医学发展的路途中,李伯藩表示,自己首先是把家传的丰富经验继承下来,然后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经验,并进行完善。说到中医和西医的关系时,李伯藩说,西医和中医各有优势,希望能够取长补短。

  诊疗中,李伯藩同样会建议一些病情严重的人先到医院做手术,后期再找自己帮忙调理。和病人交了朋友后,康复者会经常找李伯藩谈心,这让他高兴不已。

  除了给病人看病的时间外,谈及自己的爱好,李伯藩说,“主要是看书和整理病例”。在李伯藩的房间里,床脚边摆了一个书架,书架上各种有关医学的书琳琅满目。李伯藩说,如今医学技术高速发展,如果仅限于自己目前掌握的中医学知识远远不够。“我在物质上容易满足,但在精神上却不易满足”。

  李伯藩对自己的工作无法做预期,但他表示,眼下,只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病人解除痛苦,把病人从死亡战线上拉回来,当病人复诊时,能够看到报告单上已没了病情,自己就会感到很高兴。

  “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好医生”,李伯藩如是说,看到病人好转后的笑容就是自己工作中最大的享受。(记者 普焘)